日常生活中,我们总能到处看到广告的身影,大到楼体广告,小到扶手广告,电视有广告,手机也有广告——我们每个人都讨厌广告。
为什么讨厌广告?因为广告打扰到了你的生活,你讨厌的不是广告,而是打扰。
广告是什么?是信息,于商家而言广告可引申为促进销售的消息。
从这个层面来看,广告是信息,只是商家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。这正是广告文案的内涵所在。
但我们还是会被大街小巷电视手机里的广告所打扰,因为——大多数的广告都是垃圾,无法起“沟通”作用。而这也正是每个文案创作者纠结所在——让我们的广告沦为“烂广告”,可能正是因为缺乏“沟通力”。
广告作用是沟通
能吸引消费者,并能够将销售利好信息传达给消费者的力量就是沟通力。
和我们揣摩女孩子心理一样,你的广告也需要揣测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,从而采用更好的表述,将品牌、产品的认知以文字的方式传达给消费者,以进行有效的沟通。
假如你的广告是一堆碎碎念,甚至是一段只有自己明白的话语,试想,哪位消费者愿意搭理你呢?或者,你的广告与产品、品牌风马牛不相及,消费者哪知道你要表达什么?
所以,沟通是广告的本质。如果你能通过广告达到与消费者沟通的效果,做到把产品信息、品牌信息、销售利好信息完美传达给了消费者,那你的广告就能成功,提升广告的带货能力。
广告是沟通的桥梁
想要获得这种技能,你需要用一些特定的技巧来帮助你更好的洞悉消费者心理和需求,梳理思路、精炼表达,以下四个技巧,非常有效!
31 SCRA法则:麦肯锡的逻辑思维方法
SCRA法则是麦肯锡公司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,号称“高效沟通的万能框架”,不管是在广告、文学作品还是在日常交谈中,都可以采用,它包括情境(Situation)、冲突(Complication)、问题(Question)、答案(Answer)四部分。
情境指在文字中打造一个消费者熟悉的场景,让他有身临其境的感觉。冲突要求描述情境中所存在的矛盾。关键部分在于指出该情境下冲突问题所在。然后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。
SCRA法则的优势在于让你始终站在对方(消费者)的角度上考虑问题,并非自嗨、自言自语。从广告的角度来说,这一方法能够提升消费者对广告的接受意愿和兴趣(站在消费者角度、说消费者语言)。
许多广告都会采用SCRA法则来打造沟通力:
日用品常侧重于A(答案),即解决问题的答案,一个详细的解决方案能让广告很具有理性的说服消费者进行购买;非刚需产品或品牌类广告则侧重于S(情境)和C(冲突)的表达,因为这两者结合更能调动消费者的共鸣和情绪。
针对一支x牌铅笔,其特点是笔芯不易断,我们用SCRA法则来撰写一则小广告:
S(情境):紧张忙碌的办公室,一个正在记录会议内容的女孩C(冲突):会议内容颇多,女孩快速记录,不料笔芯折断R(问题):如何快速记录而不被手中铅笔影响速度(此特指铅笔,不和其他笔论)A(答案):x牌铅笔,采用反复熔炼水冷工艺制作笔芯,笔芯硬度很高,不易折断。